2019-07-06
3161
三英鋁業鋁板帶生產管理解決方案
三英鋁業是一家中澳合資從事鋁板帶箔材研發、生產鋁加工的現代化企業。公司于2004年投產,目前已形成了年產量8萬噸的生產能力,擁有出眾的技術研發能力,組建一支由30多名國內鋁加工行業資深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隊伍,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公司生產的鋁板、鋁卷帶材、鋁幕墻板、單零鋁箔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包裝、機械、家用電器、建筑裝飾、汽車配件等各個領域。
近年來,鋁材行業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生產原材料成本的不斷提高,在鋁材生產管理中出現了資源配置失誤,產品成品率下降,人員配備不協調等問題。三英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公司很快就發現問題,并努力去找適當的方法來解決。在領導的帶領下,公司與浩泰科技合作,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中的研發,終于開發出一套適應鋁材行業發展的ERP系統——《鋁板專家》,解決公司生產管理出現的問題,從流程效益中入手管理,使生產更流暢,有效控制鋁成品的成本。提高公司生產管理效益,ERP系統從以下幾個特點著手。
一、銷售部
重點信息:銷售主管需要監控每天的下單重量。銷售經理、跟單需要監控下單前,倉庫的是否有合適的備料或余料。下單后,跟進自己客戶訂單的生產進度。發貨后,需要跟進客戶的回款情況。
現場效果:銷售主管通過“下單入庫出庫統計”,查看相關信息。銷售經理、跟單通過“訂單現狀表”、“卷號跟蹤卡”、“應收款賬齡分析”。
增值效益:實時了解當前下單量,更好的把握銷售計劃??焖倬珳氏聠?,減少人員跑車間的時間浪費,提高效率?,F場報工,讓銷售經理與客戶之間的信息滯后,例如可以更準確提供交貨時間。
二、生產計劃部
重點信息:計劃部主管需要監控每天各合金的鑄軋坯料產量。得到當前坯料、余料、問題料、備料等常保有量。銷售訂單的未投料量、在制量、各機臺生產任務量。關心每天的成品入庫量和銷售出庫量。如何精準投料和跟蹤。
現場效果:計劃部主管通過“坯料庫存統計表”,查看相關信息。通過各個對應倉庫查看材料庫存量,其中備料分“本廠備料”和“客戶備料”??梢酝ㄟ^“訂單現狀表”查看未投料量、“在制品未完成統計”查看在制量、各工序“生產指南”查看生產任務量。通過“下單入庫出庫統計”查看每天的入庫量和出庫量。投料和跟蹤。
增值效益:減少了EXCEL匯總再統計庫存的繁瑣,非常大的提升排產單的效率。工作流生產排產模式,可提前預安排生產任務,杜絕了計劃部跑車間收集工作卡,再分配的麻煩,現在計劃部直接取消了晚班,減少了2個員工的開支。完整保留了產品的生產工藝路線,降低對生產核心員工流動的擔憂??赏ㄟ^投料最優方案設定,可以過濾出最優的生產拼單和排產投料。
三、生產報工解決(冷軋車間、退火車間、精整車間)
重點信息:知道自己車間生產任務。上工序生產信息,如來料的位置、來料規格、來料情況等等。方便錄入。
現場效果:簡化的錄入,都是由機臺人員直接錄入,大概每個卷一個工序的錄入只需半分鐘。查看生產指南,不需要等生產計劃部派任務單。
增值效益:減少生產工人空余等待任務下發時間,因為工作流生產模式自動產生下工序生產任務車間班組能及時查看到每天自己的生產完成量,跟工資掛鉤,激發員工動力工作流的生產模式,下工序對上工序起到到生產監督的作用,如果上工序錯了,下工序馬上提出,因為每部門產量都與績效掛鉤,可以更好的明確責任。信息共享,現場報工準確的反應到每個使用軟件的用戶前,對外能準時有效的給客戶提供當前生產進度信息,對內方便計劃生產的有效調控。不需要增加人手,機臺員工直接就可以完成,不存在增加人手才能完成實時報工的誤區。
四、質檢部
重點信息:出現問題要及時攔截。能夠分級提出處理方案。
現場效果:出現問題,由質檢員攔截,遞交給質檢班長給出處理意見,然后經由生產計劃部重新調度。針對每個客戶建立質量檔案,可以快速給出處理意見。
增值效益:及時攔截,問題可以馬上反應給上級主管,不拖延生產進度。各級處理意見不需要再紙質傳遞,或者電話聯系,而且信息更加完整。
五、坯料、余料、備料、成品倉庫管理
重點信息:各種倉庫不同屬性量產品庫存占有量
現場效果:例如:問題料倉庫記錄了什么質量問題,坯料庫存記錄了鑄軋機號信息,成品倉記錄了打包包裝情況。
六、應收管理、應付管理
遇到的問題:領導層非常配合,但員工不配合。特殊功能開發問題。解決方案:與績效掛鉤,通過報表來計算員工工資可以有效解決實時報工的問題,例如:通過“冷軋成品率”計算冷軋工序每日的產量工資。軟件是我司板帶箔軋延生產行業軟件,擁住自主研發權利可以完美支持二次開發。例如三英二期計劃,冷軋標準工時、產品生產成本、工資系統、訂單暫估盈利系統……
鋁板生產ERP流程圖
ERP帶給工廠運行的最大效果就是信息的快速分享、可查詢性、同時可以優化控制部分流程,實現工廠有條不紊的運行;當然,針對每個層面都有不同的需求。ERP系統已成為日常生產管理不可缺的平臺,但還存在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依然有待解決,只有有效地化解這些難題,科學地實施對生產成本的控制,才能有效地拓寬企業生存的空間,改變落后的企業生產管理模式,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立于不敗之地。